編者按
2016年9月7日,,在第二個“99公益”的首日,,一篇《去年99公益日籌款八千多萬,,有六千萬去向不明,?》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瘋傳,,文章援引一家民間機構的調查數據稱:“僅有73%的項目披露了進展情況,;從財務角度看,,僅有23%的資金可以看到去處,。”
當時正值公益組織全力募捐之際,此文引發(fā)了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的對罵,,贊同者認為,,“透明度”太低是中國公益行業(yè)的沉疴陋習。而反對者則質疑文章數據的可信度,,有知名公益人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危言聳聽,,把極端個案想象成普遍現象,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在此次的風波中,,騰訊當天下午給要求采訪的媒體發(fā)了題為《騰訊公益回復網傳不實言論》的短文,指出網傳文章的數據并不準確,但同時承認,,去年確實有些項目拿了錢卻沒披露項目進度,,但比例不高,占項目總數的4.5%,,善款總額的1.6%,。
一名網友對此的評論頗具代表性:“不管文章證據不足也好,或者夸大片面也好,,這篇文章有很多地方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在中國,人們經歷了漫長的農業(yè)時代,,短暫的工業(yè)時代,,隨即被卷入了洶涌的信息時代當中,在這樣的社會體驗里,,人們對身邊的陌生人充滿了不信任,,對閃爍在網路另一端的陌生人更是習慣性地保持警惕與懷疑。因此,,中國的公益組織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把項目做好,,而是努力讓捐贈者相信:“我們不會貪污善款。”
作為一家互聯(lián)網企業(yè),,騰訊對網民的反饋頗為敏感,,早在去年“99公益日”之前,騰訊將數十家公益組織的負責人請到其位于深圳的總部,,召開閉門會議,,會議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如何推動中國公益行業(yè)透明度的提升,。
在“99公益日”前的多場宣講會中,,騰訊方面一直試圖推動相關的公益組織披露項目進展,他們將是否披露上一年進度,,作為當年99公益日的準入機制的一部分,,倒逼更多的項目做出回應。但此舉的結果是,,不少公益組織趕在截止日前“突擊披露”去年數據,,這也構成了公眾質疑的一部分。
事實上,,公益組織亦有難言之隱,。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yè)者表示,他們機構受制于成本,,無法雇傭足夠的人手,,而更大的問題是,他們要受到“借殼”的公募基金會的掣肘。善款須先經公募機構,,才能到達執(zhí)行團隊的手中,,“在披露善款用途的時候,很多單據也需要他們提供,,但是,,他們的效率,你懂的,。”
騰訊的大流量平臺無疑在技術上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技術背后的社會,、行業(yè)問題,,還需要政府、企業(yè)與公益組織聯(lián)手解決,。
2016年騰訊99公益日啟動儀式現場
在2016年9月7日到9日,,僅僅3天時間,有678萬人次,,為1200多家公益組織捐出了超過6億元,,這是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簡稱騰訊)在其組織的“99公益日”里所交出的成績單,。
這是騰訊連續(xù)第二年策劃“99公益日”,,這家中國最具規(guī)模的互聯(lián)網公司不單自己捐,動員自己的用戶捐,,還帶動了上百家企業(yè)一起捐,。作為一家商業(yè)公司所策劃的慈善活動,騰訊此舉規(guī)模之大,,影響之廣,,在中國公益史上前所未見。
給草根NGO輸血
黃恒一是瀘州“愛心衣屋”志愿者協(xié)會的負責人,,那是一家以搜集廢舊衣物,,并將之整理包裝捐給窮人的公益組織,機構成立兩年多了,,一直籌不到足夠的運作經費,。
前段時間,黃恒一收到了2萬件舊衣服的捐贈請求,,但算了一筆賬,,數萬元清洗費讓他望而卻步。“我哪來那么多錢,?”黃恒一說,,“事實上,我們那時的經費缺口接近30萬。”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黃恒一變賣了一些資產,,自己給機構捐了10萬,可那依然無濟于事,,他的員工拿著僅僅高于當地最低工資的薪酬,,維系機構運轉的資金也時常捉襟見肘。
在中國,,有很多像黃恒一這樣的公益人,,他們領導著一個10人以下的草根組織,憧憬著為當地帶來一些改變,,但是,,他們十分缺乏籌款的渠道,以至于在幫助弱勢群體之余,,自身也成了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
但在去年9月,黃恒一看到了希望,。
騰訊發(fā)起了“99公益日”承諾對經過其網絡平臺進行募捐的公益組織進行“配捐”,,公益組織募集的資金會被“放大”。黃恒一對此很興奮,,不僅因為可以“搶”騰訊的錢,,更重要的是,他有信心去說服更多的捐贈人,。
一家長期支持“愛心衣屋”的企業(yè)為此捐出了數倍于以往的善款,,黃恒一說:“如果沒有騰訊的配捐,這家企業(yè)不會一次拿出幾十萬來支持我們,,他們覺得,,我捐100塊,騰訊也捐出100塊,,這樣挺好的,,他們也希望自己的錢能產生更多的效應。”
在“99公益日”里,,黃恒一的“愛心衣屋”共籌得160多萬,,資金缺口基本得到解決。
解了燃眉之急,,這當然是好的,,但是,假如那家企業(yè)與騰訊不再資助“愛心衣屋”,,這家依仗企業(yè)捐贈的草根公益組織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
變革源于技術進步
互聯(lián)網產業(yè)在過去10年間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面貌,。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在內的互聯(lián)網巨頭深度介入公益行業(yè),,尤其是騰訊,,這家成立不足20年,現已坐擁超過6億用戶的互聯(lián)網公司較早地籌建了企業(yè)的公益基金會,,一開始,,他們嘗試在中國西南山區(qū)做一些鄉(xiāng)村建設的公益項目,但后來,,管理層覺得這并非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的特長,,他們更愿意用自己的技術、平臺,、用戶,、流量來服務公眾。
2015年9月,,騰訊公益基金會在醞釀多時之后,,推出了“99公益日”, 騰訊延續(xù)了自己在商業(yè)領域善于找“痛點”的特長,,以“1:1”配捐的方式直接“放大”網民對公益組織的捐款,,在3天內,動員205萬人次,,捐得善款2.3億元,。這是一個現象級的募捐事件,影響深遠,,不單因其豐沛的現金流,,更因其在中國特色的,官辦慈善與民間公益的并存的“雙軌制”上搭建了一種新的可能,。
作為一家商業(yè)公司,騰訊深諳國情,,他們無意挑戰(zhàn)現行的慈善制度,,而是選擇在“雙軌”之上,搭建新的橋梁,,在不觸及既得利益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新的資源整合方式。
在這個模式里,,擁有大流量平臺的騰訊,,擁有公募資質的基金會與擁有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公益組織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公益組織將項目提交到騰訊的網絡平臺,,公募基金會以“認領”的方式與民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如此一來,,民間機構就可“借殼上市”。騰訊負責籌集資金,,一方面,,騰訊自己拿出真金白銀,另一方面,,他們也利用自己連接公眾的能力撬動更多捐款,。
在理論上,這個模式應能導演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公益組織獲得了更多的捐款,,公募基金會獲得了可觀的“政績”,,而騰訊則得到了更大規(guī)模的流量與更好的社會口碑。公眾也很開心,,比之以前,,他們的選擇更多了,以往是“響應號召,,被迫捐贈”,,現在是“愛我所愛,自行挑選”,。
騰訊主要創(chuàng)始人,、騰訊基金會發(fā)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先生在2016年99公益日啟動儀式上致辭
“想眾人之未想”
互聯(lián)網企業(yè)在持續(xù)地深入改造著這個行業(yè),騰訊將互聯(lián)網產業(yè)獨有的“迭代”思維帶到了非營利領域,,即在產品首發(fā)之時不求完美,,只做一個“最小的可用品”,然后推出市場,,搜集反饋,,進而不斷修改,并延伸出各種新功能,。
第一年的“99公益日”,,騰訊一家獨捐,但在第二年,,他們拉上了進百家企業(yè),;2015年,騰訊對網友的捐款是1:1配捐,,但在2016年,,他們嘗試了更具互聯(lián)網特色的“隨機配捐”;此外,,他們在項目準入門檻,,項目進度披露的游戲規(guī)則上,也做出了許多小調整,。
騰訊積極的“產品迭代”為去年的“99公益日”帶來了各項指標的大幅增長,,捐贈人數增加了230%,,籌資的資金增加了166%,惠及的公益組織也翻了一倍之多,。
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競爭激烈,,以技術與平臺介入公益行業(yè),騰訊并非一家獨大,,其主要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集團也于去年7月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XIN公益”運動,在這兩家互聯(lián)網巨頭的帶動下,,整個互聯(lián)網行業(yè)都在研究,,如何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介入公益,以謀求商業(yè)與非營利的雙贏,。
搭載了互聯(lián)網螺旋槳的中國公益行業(yè),,在未來數年里擁有很多可能。
“創(chuàng)新并不是完全憑空創(chuàng)造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而是‘見眾人之所見,,想眾人之未想’。”
騰訊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之一,,“99公益日”總策劃人陳一丹說,,互聯(lián)網最大挑戰(zhàn)和樂趣在于未知,生態(tài)不停演變,,幾年就是一個時代,,“接下來還有什么的新的公益樣式?我們無法預測,。但當前,,無論是物質基礎、技術條件,,還是創(chuàng)新工具,,我們都處在歷史最好時期。”
中國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非常自信,,他們覺得既然自己能改變商業(yè),,也就一定能改變公益。
■ 摘自《國內社會創(chuàng)新案例集》